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交流的重要枢纽。图为通车首日旅客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楼前合影的资料照片。 中新社/图
本报记者赵毅郑炳巽
家住珠海香洲区的志荣,2019年11月开始履职于澳门大堂区一家网络医疗服务公司,职位是公司的商务经理。由于工作与生活分隔两地,每天往来于澳珠之间,已经成为他生活的日常。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坚实推进,粤港澳三地交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如志荣一样开始了“双城生活”,粤港澳三地正在迈进“同城时代”。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2019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粤港澳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大湾区“9+2”城市群功能定位版图最终确定。广深港澳成为4大引领城市,11城之间一系列的互动交流、开放合作日益密切,交通、金融、创新创业、人才等多方面的交织共振,正在比肩世界三大湾区,努力打造成为第四个世界级大湾区。
“双城生活”
澳门当地的上班时间是早上10点,志荣一般选择在8点半后从家里出发,乘坐巴士到拱北关口过闸进入澳门。拱北关口与澳门仅一闸之隔,步行20分钟左右他就能进入澳门。大概傍晚6点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他,便踏上返回珠海的行程。由于下班有许多和他一样往返两地的居民返程,从澳门关闸走回拱北关口的时间,会比出门时稍微加长至30分钟。
与志荣一样过着双城生活的,是他的上司——澳门本地人黄茵,只不过黄茵是从澳门出发,前往珠海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晚上再返回澳门。作为公司董事长,黄茵的
双城生活要比志荣更加多彩。
“如果不出差的话,我早上会先在澳门的办公室处理业务,午饭后去珠海的分公司,忙完手头事情,当天晚上8点左右再返回澳门。”黄茵告诉记者,“如果出差的话,我从澳门前往珠海后,会约一些内地的研发机构或者投资人商谈业务。”据她介绍,今年以来她已经多次前往广州等城市了解市场以及寻找投资人。
黄茵如今是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以下简称“创业谷”)的青年创业代表,2018年她在澳门成立“创忆健康”,专注于包括教育、智能数据、医疗医药平台的开发及运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经过多番考量,她最终选择相信内地的发展潜力,在位于珠海横琴的创业谷,设立了分公司“湾谷科技”。而志荣,便是看中了黄茵的创意,成为团队里派驻澳门总部的一名员工。
黄茵与志荣的选择,实则是当下大湾区民众内心状态的一个“缩影”。
同样的,志荣也感觉到身边朋友思想上的转变。“我身边有澳门和珠海两地的朋友,在珠海这边的,希望到澳门工作,在澳门的,不仅向我打听在珠海买房的信息,也有考虑过来珠海创业的。”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诚如黄茵所言,身边人对内地的思想变化,在2019年年初出台了《粤港澳规划纲要》之后,比以往更加明显。往来于港澳与内地之间人群的通勤轨迹,就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细线,将城市与城市串联一起。
其中,黄茵所在的创业谷,便是珠海当地为方便澳门和内地青
年交流合作、干事创业、实现梦想,而搭建起来的重点孵化平台。
据创业谷相关人员介绍,自2015年启用至今,创业谷累计孵化378个项目,其中有214个港澳创业项目。
大湾区间的城市互动,远不局限于澳门与珠海,《粤港澳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具体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在此背景下,广深港澳4城作为引领龙头,正推动整个城市群之间人才的往来联动。
以广州南沙创汇谷和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为例,截至2019年7月中旬,创汇谷已签约入驻青创项目团队(企业)135个,其中港澳团队83个,包括香港团队
65个、澳门团队18个。而“深港青年梦工场”,截至2019年6月底,累计孵化创业团队共356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176家。
对标世界级大湾区
如果说,城市之间人员的互动,为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那么,大湾区9城2区之间的联动,势必进一步激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动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谋划进入实质性阶段,将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和惠州九个地级市组成(9+2)分工明确、互相联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2019年以来,社会各界动作频频。其中,2019年5月27日,粤澳青年
创新创业基地宣传推介会在澳门举行,为澳门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和工作生活搭建平台;同年6月,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启动礼在香港举行,大力支持香港青年通过实习了解社会民情、拓宽个人视野、探索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年实习计划2019年的实习城市,在原有7市基础上增加江门、肇庆2市,全面覆盖了大湾区广东省内9市。
2019年12月19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透露,2019年3月1日和12月6日两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全体会议结束后,出台的24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便利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发展,就业和居住,并加强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便捷流通。
在交通领域,正在施工的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项目两地联检大楼主体结构工程,已于2019年12月完工,预计将于2020年年底前竣工,项目跨越粤澳两地,未来还将无缝衔接广珠城轨。
在金融领域,2019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澳门居民个人每人每天向内地人民币同名账户汇款限额由5万元提高至8万元;12月19日,人民银行决定推动澳门本地电子钱包在内地使用,以及组织开展澳门代理见证开户试点。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指出:“随着人口更多往大湾区转移,产业布局也将向这里靠拢,随之带动轨道交通进一步发展,带动市政公共服务的完善,大湾区未来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